《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一、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教学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信息化已经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在课堂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教案和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再采用应试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微课设计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 小学数学开展微课设计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然后经过课堂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比较差,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必须提升教学生动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微课就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用强有力的图画感,结合趣味性数学游戏,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掌握。在微课堂中,教师通过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点和实际实践的结合,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掌握知识点,提升教学效率。
(二)提升教学质量
数学知识点一般都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养成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数学教师只是通过语言传授数学知识点,学生很难对知识点进行透彻地理解,对于一些数学公式只能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如果采用微课教学,将数学知识点用PPT、动画等方式进行演示,展示数学公式推导过程,比较数学概念,课堂技术是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思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将数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课堂中将数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查找相关资料,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扩充小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制作一些动画视频,展示数学知识点的应用,例如在展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一小节时,通过小学生展示三角形生活中的应用,用三角形模式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理论知识点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 微课设计应用现状
当前微课是当前教学的热点话题,很多一线教学教师热衷于微课设计和制作,显著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有明显的提升,有效地实现了翻转课堂。在微课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微课融入多媒体教学中。当前很多教师尝试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当前数学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微课,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明显,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应用有待加强。
四、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下文以小学数学搭建积木比赛为例,分析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搭建积木比赛,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搭建好立体图像,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根据不同的搭建方式做出相应的立体图和平面图。让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下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特征
搭建积木比赛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动手搭建物体和观察物体,学生之前已经具备观察单一物体的基础,在对复杂图形进行观察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通过画下平面图形,提升学生的抽象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搭建比赛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积木搭建和图像绘画,同时让学生对比赛过程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比赛前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学生在学习观察过程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