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英语课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更多是实用指向的,诸如听说读写等,都是一种“有用的技能”。然而,在“英语热”所激起的猜疑论中,其渐渐被当成一种“价值挑战”。有人单方面认定“英语课过多”,并据此认为其影响到了主体性的文化认同。顺着这一思路,“用英语教学降下来的时间,去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琴棋书画”,似乎成了合情合理的解决对策——但,无论是教育部的回应,还是其他一些网友,都显然对此有不同见解。
有关此事的最新动态,最为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教育部关于“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的回应。应该说,这番回应摆事实、讲道理,还是颇有说服力的。其首先澄清了事实,以量化数据论证了“外语课时占比为6-8%低于语文”,打消了一些人关于“英语课比语文课多”的疑虑;再者,则是从教育政策、课程效用等角度,阐述了英语课课时设置的依据、意义。一言以蔽之,当前英语课占比多少,乃是与教育目标、人才需求等指标相适配的,这不会因个体主观好恶而改变。
□蒋璟璟
诚如教育部回复所表达的,当前语境下,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没有必要性。真正有必要的,实则是引导全社会把英语摆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对于英语,既不必狂热追捧,也不必疑神疑鬼。真正的自信,是把英语当成一门通用的工具拿来所用。动辄把其当成置于“传统文化”的对立面过多在意,反倒显得不自信。须知,教育是基于文化认同,而教育科学与文化偏好,终究不是一回事。
日前,“教育部回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登上微博热搜榜。此前,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对此,教育部网站答复显示,根据规定,外语课时占比为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中新社)
以往一段时间,在教培焦虑的催化下,“英语热”盛极一时。很多家长秉持“语言学习要趁早”的信念,早早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英语班,这一趋势甚至蔓延到了学龄前阶段。这种全民性的躁动与趋同,直接激发了各种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在反对者的论述中,对于英语教学的过度狂热,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有损于文化自信……尽管在随后的“双减”浪潮下,英语培训热有所退烧。但是,不同群体关于该议题的意见摩擦,却依旧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