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综合新闻

中学生数学文化丛书

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5

中学生数学文化丛书

谢明初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首期包括《数学与天文》《数学与绘画》《数学与游戏》和《初等数学名题鉴赏》四本。丛书在介绍数学与天文、数学与绘画、数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力图使读者认识到数学起源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反过来又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对若干典型的初等数学名题的深入剖析,使读者不仅体会到数学具有智力价值、方法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套丛书不刻意追求数学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而是注重写作的生动性、内容的直观性和思维的启迪性,让读者意识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社会发展有强大推动作用。数学不仅服务于其他学科,而且它的精神、思想、方法又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如今数学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丛书特点

结合现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中学数学内容,从国内外数学文献中选择那些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数学史料、数学故事、数学应用、数学方法、数学进展等素材,经过作者的消化吸收、提炼加工、换位思考,用中学生所喜爱的表达方式撰写成数学科普作品。

写作原则

# 科学性

科学性是数学文化丛书的生命。描述和结论虽不需严谨如学术论文,但要经得起推敲。因此,术语和公式需适当使用,内容来源必须有所依据,个人的观点可作为一派提出,但不能作为绝对正确的观点。数学文化丛书担负着向大众普及数学文化、启迪数学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失去科学性的数学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数学文化丛书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 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数学文化,使之生动、易懂。整个数学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这句话点明了数学科普创作的实质。不通俗地把数学文化表达出来,中学生理解不了,就起不到数学文化丛书的作用,这套丛书的写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数学文化丛书,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数学的人和事,把数学内容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的要求。

# 思想性

数学文化是数学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宣传数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读者受到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态度和数学品格的熏陶,以提高人们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因此,数学文化丛书要通过普及介绍数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数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和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 问题引领

不追求数学知识的系统逻辑体系,通过生动有趣的具体数学问题,描述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让中学生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科学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使读者在品味数学、欣赏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推 荐

# 可读性

避开晦涩难懂的数学符号,以生活化语言描述抽象性的数学原理,便于读者阅读。

# 趣味性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讲故事、提供背景的方式体现数学文化现象,力图让数学从纯逻辑的圈子里走出来。

# 启发性

不面面俱到介绍数学的应用,不追求高精尖的数学内容,而是选择若干典型的数学内容和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去阐述数学的思想方法,让读者从中得到思维启迪和文化熏陶。

# 融合性

不就事论事,力求用高观念看问题,把数学史、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融合起来。

本丛书不按数学的逻辑顺序呈现内容,而按人的认知规律呈现数学的思想方法,揭示数学的精神与方法。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